登录 | 注册
中华甄氏论坛、团结姓氏兄弟、振我家声、兴我中华!
中华万家姓 >> 中华甄氏论坛 >> 源流古迹 >> 浏览主题 版主
 
 新闻公告   源流古迹   家谱分支   姓氏人物   姓氏企业   芳 名 录   姓氏取名  全部分类
  主 题: 祖籍在呢? 已阅:3802 / 回复:11(楼主)

我是山东阳谷甄台人‘听老一辈人说是在山西祖籍洪桐县大槐树,我知道我的辈分是恩字辈,我 上面是洪字,,下面是,天,西,洪,恩,远,昌.五辈,别的我 要问老一辈的 人了
该帖子被xy19890727在2008-4-17 19:20:42编辑过

作者:xy19890727 (2008/4/17 19:20:11)   回复此贴
  回复:祖籍在呢? 第 1 楼

甄完与“清官第一”  
    
文 / 李  耿  
   浙江省新昌县穿岩十九峰景区的南面有个岩泉村,这个村的岔路口,竖立着一个牌轩,上面刻着“清官第一”四个大字。据载,这是甄完受皇上诰封而竖的。  
  甄完是明代人,曾任河南布政使。1392年他出生在岩泉村,家里很穷,只有一间茅屋,但甄完读书很用功,从小帮助家里劳动,直到29岁那年才上京赶考。  
  从新昌进京赶考须过钱塘江。以前钱塘江上没有大桥,只有渡船,那天,他走到船埠刚要上船时,突然狂风怒吼,大雨倾盆,波涛翻滚,甄完望着江面自语道:“钱塘江呀钱塘江,请你平波息浪吧,我甄完若有官职做,决不贪赃枉法,定造福于民。”说也奇怪,甄完话音刚落,钱塘江上果然风平浪静了。于是,他一路平安地到达京城,并中了进士,初任刑部主事,后来连续提升,最后为河南布政使。  
  甄完在职期间,对国事勤勤恳恳,对百姓体恤同情,对自身克勤克俭,可谓公私分明。每天经他手过往的银子成千上万,但他分文不沾,全部纳入国库。甄完省吃俭用,余出来的银两资助家乡开凿了1000多级石阶的台头岭,便利乡民出入之行;另外还资助给了一些灾民。  
  甄完的清廉自然引起官僚们的不满和猜忌,在他背后大搞阴谋诡计,进行陷害。1455年甄完无奈辞官返乡。  
  甄完归乡途中的最后一天,到了嵊州境内一个村的水塘边,离家只有几公里路了,他一摸身上还有7个铜钿的盘缠费,于是随手递给了塘边洗脚的乞丐。他面对水塘叹道:“我甄某虽蒙有不白之冤,辞官回家,但自身清白如水塘也!”后人将这件事广为流传,并将这口塘称作“清水塘”。  
  甄完回到阔别几十年的家乡,年老父母和妻儿十分高兴,但家里无以生计,他只得告别双亲及家小,去东阳教书。  
  再说皇帝虽然准甄完辞官,过后回忆起他的为人处事,觉得后悔,就暗暗地派了一个特使,到新昌岩泉村察看甄完的府第及家产,证实一下甄完几十年来有否贪污。特使明察暗访后,回奏皇上:“甄布政,甄布政,长椽细瓦擂鼓门。八十公公打柴不够烧,七十婆婆纺棉不够穿,每天两只小船运菜还不够吃。”皇上闻奏,气得怒气冲天:一个小小布政使生活过得如此阔气,房子气派不说,还要八十人打柴,七十人纺棉,两只小船运菜下饭,这还了得!
  后来经特使解释,皇上才恍然大悟。“长椽细瓦”是竹椽茅草,“擂鼓门”是用竹篾编的扁平圆形竹器当门;“八十公公”是甄完80岁的父亲,“七十婆婆”是他母亲,“两只小船”是两只鸭子,全家每天靠两只鸭子生下的蛋生活!特使还讲了“清水塘”的传闻。皇帝听了深受感动,急忙下旨诏甄完进京复职,同时又传谕拿文房四宝,封甄完为“清官第一”。两道圣旨到达岩泉村,甄完早已隐姓埋名不愿为官。
    皇帝为嘉奖甄完布政使,颁旨在岩泉村口建造牌轩,写上“清官第一”四个大字,并规定大小官员路过此处“文官下轿、武官下马”,以示敬仰。  

作者:sfgn2008 (2008/10/20 20:53:10)   回复此贴
当前总数:1 每页5条 当前1/1页 [1 


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,请 登录 注册 发贴.


当前在线:共13人 会员0人。列表: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查看全部(13)位游客 +
本论坛网络实名:中华甄氏论坛  执行时间:117.2 毫秒
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,与 中华甄氏论坛、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
Copyright by www.10000xing.cn   中华万家姓   天驷文化
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